6月5日,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何莲带来的讲座《小而不微——微电影创作谈》在逸夫楼305教室举行。何莲,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特约合作导演,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何莲出品、编导的影视及音乐作品《爱的记忆》、《影子》、《礼物》、《如影随形》等先后获得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中国公益映像节最佳作品奖、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奖及优秀作品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专题类优秀提名奖和贵州省新闻奖一等奖等。
何莲副教授从介绍微电影的定义——“指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下载,上传的视频短片”展开讲座,并从叙事或表达的纯正度、声画的品质感、自成独特表现语言三个方面对电影的“格”进行论述,结合《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及“快手”APP等实例区分电影、电视剧和一般DV生活流视频等关键概念,强调微电影的时长一般为5分钟到30分钟,但其特点是灵活并不“微弱”。
随后,何莲副教授结合自己导演的微电影《礼物》的真实经验展开对微电影制作发行的基本介绍。因为一次到工读学校进行电影义展的偶然机会,她接触和了解在工读学校的未成年的现状并萌生了以此为题材拍摄微电影的想法,以期望唤起社会对于此类社会边缘儿童的关注。何莲副教授结合实际经验为大家讲述了从器材挑选、前期筹备、剧本创作、选定演员、工作人员分工、后期剪辑制作等微电影的创作全过程,并着重讲述作为“导演”的职责和要求所在,强调“导演风格”形成的重要性,“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尽管离不开其他工作人员,但是导演是唯一的,也是重要的人,电影就是导演思想的体现。即使剧本由他人所写,也融入了导演的生命,导演把剧本变得鲜活生动”。最后,何莲副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其获奖众多的《影子》部分内容并作简单介绍。
讲座结束后,新闻系14级学生丁宁说:“我以前觉得电影创作这个东西离我很遥远,但今天听完何莲副教授的讲授我才意识到其实我院都可以努力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从电影《影子》里我看到那里面有我自己的影子。了解了微电影创作的现状和作为电影人的艰辛与追求,我对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